2025-09-02 16:26 来源:温州在线
2025年2月,中国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62次会议
温州在线气候新闻,斯万特·博丁(Svante Bodin)是国际冰冻圈气候倡议(ICCI)顾问委员会主席,隶属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博林气候研究中心。厄尔扬·古斯塔夫松(Örjan Gustafsson)是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兼斯德哥尔摩未来地球全球中心董事会主席。
在气候科学与气候政策的交汇处,研究人员汇聚一堂,交流他们关于我们所面临的紧迫危机的最新发现,政客们也纷纷前来寻求真知灼见,为如何应对危机提供决策依据。这种交流意义非凡,但在这个领域中探索从未如此轻松。
我们从亲身经历中深知这一点。我们其中一位,斯万特·博丁博士,在瑞典环境部任职期间,凭借其气象学背景从事外交工作,参与了联合国气候谈判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工作。另一位,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厄尔扬·古斯塔夫松教授,定期为世界各国政府提供咨询,探讨北极气候变化以及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我们两人的职业生涯都处于气候政策和气候科学的前沿,我们想知道为什么这两个领域似乎总是保持距离,而更紧密的协调可以为它们带来很多好处。
如今,我们发现自己正为同样的问题而苦恼,因为IPCC正努力为下一份评估报告设定时间表。这些基础报告的编写大约需要五到七年时间,而这份报告可能在2028年完成,以便赶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的全球盘点——检查世界在气候行动方面的进展。
问题是 IPCC 尚未就这一最后期限达成一致。
1.5摄氏度特别报道精彩纷呈
这种缺乏一致性违背了最初的意图,因为IPCC成立于1988年,其明确目标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当时,它的表现非常出色:其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第一份评估报告》(FAR),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奠定了基础,该公约于1992年里约峰会上开放签署。
两大国际机构唯一一次真正达成共识是在外交官要求研究人员撰写一份关于全球变暖1.5°C的特别报告时。这份报告于2018年应这一特殊要求提交,最终成为该小组最具相关性和影响力的成果,对气候谈判和更广泛的受众都意义非凡。
那么,我们怎么会落得如此境地:科学评估未能适应政策需求,时机也不够完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在我们为《自然气候变化》撰写的评论文章中,我们呼吁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互动方式采取新的思路,以期帮助这两个机构应对世界深度快速脱碳的挑战,确保人人享有宜居的未来。
错失合作机会
IPCC 最初设想是一个独立机构,部分原因是为了维护科学的完整性,使其免受政治影响。自此以后,这种“研究与政府分离”的原则基本没有受到质疑。
我们认为,这导致了许多有效合作机会的错失,并可能削弱了该小组为有效气候政策制定提供信息和促进其制定能力。
其他国际协议则选择与科学保持更紧密的联系,例如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该议定书是全球最著名、最成功的环境条约。它设立了一个科学评估小组,其作用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内部咨询机构,而非一个谈判工作组。
非常成功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UNECE CLRTAP)甚至内置了监测和评估机构,例如欧洲监测和评估计划。
更紧密的合作是可能的
我们认为,即使在保持现有法律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之间也有可能实现更好的协调。
首先,联合国气候谈判代表可以而且应该继续发挥促成1.5°C特别报告的作用。如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定期审查其政策优先事项和科学投入需求,并将其传达给IPCC,IPCC就能确保其旗舰评估报告和任何特别报告真正具有政策相关性、及时性和影响力。
其次,两大机构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作为主要利益攸关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被邀请参与评估报告的范围界定过程;而IPCC则始终置身于联合国之外,应在公约框架内建立一个常设平台或机制,帮助其将与政策相关的科学成果转化为政策。
这种更紧密的合作是可行的,最重要的是,如果各国——它们都是两个国际机构的缔约国——开始将其与IPCC和UNFCCC相关的政策视为相互关联的,并以此为准则采取行动。这将有助于避免重蹈UNFCCC委托编写的1.5°C报告的覆辙——该报告随后未能在其正式决定中“表示欢迎”。
1990年,IPCC花了两年时间才发布第一份评估报告。当然,自那时以来,气候科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令人遗憾的是,除非IPCC在10月份于秘鲁举行的会议上达成一致,否则我们将面临两年来在科学政策界面的最基本要素上无法达成一致的局面。
显然,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继续陷于气候领域两个不相干的机构之间的不幸差距之中。
本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来源:http://www.wenzhouzx.com/weather/qihou/86922.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编辑: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