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6 00:38 出处 温州在线
温州在线经济新闻,近期,上海米其林一星餐厅EHB的闭店事件引发行业关注,这家由好利来执行总裁罗昊与北欧传奇主厨Esben Holmboe Bang联袂打造的高端餐厅,曾以人均近万元的定价成为“魔都最贵北欧菜”,却在开业两年半后宣布将于2025年9月28日结束营业。其闭店折射出中国高端餐饮市场的深层困境:
一、运营困境的核心矛盾
成本与盈利失衡
746平米法式别墅月租近百万元,30人团队仅服务10位顾客(翻台率为零),顶级食材成本占比超40%,利润率甚至低于制造业
米其林评星后房租暴涨30%,但高客单价难以持续引流,陷入“涨价客散、不涨亏本”的死循环
消费逻辑转向
2023年以来人均3000元以上餐厅预订量暴跌42%,商务宴请因政策收缩减少30%,消费者更倾向“火锅烧烤+穷鬼套餐”的性价比选择
北欧极简料理(如低温慢煮驯鹿肉)被吐槽“一口千元却吃不饱”,与中式“饱腹”需求形成冲突
二、行业转型趋势
降价求生:部分米其林餐厅推出平价套餐(如新荣记398元午市套餐)或上线外卖,但可能反噬品牌价值
场景重构:杭州米其林餐厅“燕筑潮”将人均消费从800元降至150元,转向大众市场
体验简化:消费者从追求“仪式感”转向“松弛感”,高端餐饮需在奢华与实用间找到平衡
EHB的闭店并非孤例,其与Ultraviolet、Rêver·玥等高端餐厅的接连倒闭,标志着中国高端餐饮正经历从“精致主义”到“实用主义”的深刻转型
详细说说EHB餐厅的运营困境?
EHB餐厅作为上海高端餐饮市场的标志性案例,其运营困境集中体现了当前行业面临的系统性挑战,具体可从以下维度分析:
一、商业模式的结构性缺陷
成本与客流的倒挂
位于徐汇区法式别墅的746㎡空间,年租金超千万元,但日均客流量不足50人,单客成本压力巨大。北欧料理对进口食材的依赖(如挪威海产、驯鹿肉)导致食材成本占比超40%,而翻台率几乎为零的预约制进一步摊薄利润
定价与市场脱节
人均近万元的定价在2023年尚能吸引猎奇消费,但2025年消费者对“万元餐”的接受度显著下降。对比本土高端品牌如新荣记(人均800-1500元),EHB的北欧极简风格被吐槽“味道寡淡配不上价格”
二、外部环境的多重挤压
商务需求萎缩
受最严“禁酒令”及金融、地产行业收缩影响,2025年高端餐厅企业订单量同比减少35%,EHB失去重要客源。其三层空间设计的“餐前酒+正餐”流程,原本为商务宴请设计,却因政策限制沦为冗余。
消费心理转变
Z世代主导的“平替经济”兴起,消费者更倾向“火锅烧烤+穷鬼套餐”的性价比组合。EHB试图用“北欧风土+中国灵感”融合菜破局,但食客评价两极分化,未能形成稳定复购
三、战略调整的滞后性
米其林评星的负效应
2023年摘星后房租暴涨30%,但品牌未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同期本土品牌如甬府通过推出398元午市套餐实现客群下沉,EHB却坚持全价菜单
合作方分歧
好利来执行总裁罗昊与主厨Esben Holmboe Bang的“中西合璧”模式存在理念冲突,最终因“合作战略调整”导致闭店。其海外分店定位与本土化运营的矛盾,在成本压力下被放大。
四、行业共性困境
EHB的案例与Ultraviolet、Rêver·玥等高端餐厅的闭店形成共振,反映行业三大趋势:
成本结构不可持续:高端餐饮坪效普遍低于普通餐厅63%
体验价值被重估:消费者从“仪式感”转向“松弛感”
政策环境收紧:环保、税收等合规成本持续上升。
多方因素导致米其林餐厅撑不住了。
本文“上海米其林EHB闭店”来源:http://www.wenzhouzx.com/news/jingji/86983.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