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在线 > 时事 > 永嘉 > 正文

永嘉土特产 楠溪江素面 手工制作的面条非常好吃的

2012-08-14 20:10 出处 温州视线

  素面是温州土特产,确切说应该是永嘉土特产,温州人不会做素面,温州只有永嘉乡下人在城里卖素面,温州人对素面并不陌生,以前温州人也能吃到正宗的永嘉素面,但是现在,温州人已经吃不到正宗的楠溪江素面了。

楠溪江素面
楠溪江素面(搓面)

  楠溪江素面这种说法实际上是错误的,素面两个字只是把永嘉方言翻译成中文字而已,这种面条正确的说法是:搓面。因为永嘉方言搓和素同音,素面在制作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搓面条,把面团压成圆形的一团,然后切成一条连接的形状大小和油条差不多大的大面条,然后不断地搓面条,一边搓,一边把面条盘在箩里,这叫“盘条”……后续还有第二次搓面条,直到“上条”,程序比较复杂,但是整个加工过程,最重要的就是搓面条。

  所以,楠溪江素面实际上是楠溪江搓面,被写到文字里,这种搓面竟然被说成是素面,实在是不懂搓搓面的过程,文人胡诌的。还有加工素面是说搓搓面,而素素面就很令人不解,而且文理不通了,永嘉方言搓绳和“素绳”同音,总不能把搓麻绳说成素麻绳吧?

楠溪江素面
楠溪江素面(搓面)

  永嘉素面尤以芙蓉村和张大屋最为出名,因为这一片的人做素面是出售的,实际上在楠溪江沿岸,随便哪个家庭妇女都会做素面,就好像韩国女人会做泡菜一样,这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楠溪江素面
楠溪江素面(搓面)

  有人说温州各地均有制作素面,我就没有见过除了永嘉县,哪个地方还有会做素面的。素面就是永嘉的土特产,甚至可以说是楠溪江土特产,姑溪那边的人也不会做素面,即使偶尔有人会做素面,也是楠溪江人在那边做,或者楠溪江沿岸人家的女儿嫁到外地做素面。

  楠溪素面,其成品常被交叠成“8”字形,因此又称“8”字面。制作素面是楠溪两岸村民历代传统的家庭副业,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南宋末年,永嘉民族英雄陈虞之在历时三载芙蓉南崖扎寨抗元时,就曾用“白纸代素面晾在竹竿上”而计退围攻的元军,成为古今美谈。这说明那时候,楠溪素面就已经非常普及了。

  楠溪素面,细如银丝,洁白柔韧。素面烧法简便,男女老少皆会,先配好汤料,等水烧开后再下面,煮沸即熟。然而不可久煮,不然的话会烧成糊状而索然无味了。素面熟时晶莹柔滑,口感极好。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素面本身已经搀杂了盐而呈咸性,故在煮食时无需再放盐,这与粉干的烧法不同。

  楠溪沿江居民历来将素面视为食中上品,常将素面招待客人。在永嘉农村,过去人们走亲访友时常以素面相赠。在妇女坐月子时,做外婆的免不了要提上一长筒篮交叠成“8”字形的素面,俗称为“长寿面”,以讨吉利。而媒人在说媒成功之后,常会美滋滋地去新娘家喝“素面汤”。

  说到素面,我的口水就上来了,尤其是我们楠溪江狮子岩风景区附近的素面做法,素面配料有香鱼干,对头干(注1),十几年前吃过楠溪江旅游饭店周老板做的味道很美的素面。当然,自己家里做的就更好吃了。

  注释:对头,是一种鱼,永嘉方言的说法,不知道学名是什么鱼,个头很小,味道极其鲜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淡水鱼,各个种类鱼几乎都吃过,但是,世上任何一种鱼,味道无法和对头相比。素面只有搭配对头鱼干一起,做出来的才是正宗的味道,对头干也只有和素面一样烧,才发挥其味道鲜美的极致。

  本文“”来源:http://www.wenzhouzx.com/news/yongjia/45269.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作者:yujeu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隐私政策 网站地图
    温州在线WENZHOUZX.COM版权所有